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海瑞(1514—1587)

   字汝贤,一字国开,号刚峰,海南琼山市府城镇金花村人。举乡试入都,恩赐进士,初任南平教谕,后升任淳安知县、兴国知县。在任内推行清丈、均 徭,廉洁自恃,人言"布袍可脱粟"。明世宗嘉靖四十三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,其时世宗宠信方士,专意斋蘸,妄求长生不死之药,忽朝失政无人敢谏,只有海瑞备死上疏,犯颜直谏,震惊朝野,被罢官入狱,世宗死后获释。隆庆三年(1569年)任应天巡抚,任内曾主持疏浚吴淞江、白茆河,大力推行"一条鞭法",遭到张居正等人的反对,被革职回乡。海瑞一生刚直不阿,居官期间,平反了一些冤狱,被誉为"海青天",亦称"包公再世"、"南包公"。他72岁出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,仍力惩贪污官员,不久病逝于住所。死后,朝廷赐祭八坛,赠太子少保,谥号忠介。

   史载,海瑞书法,“楷、行皆佳,笔力精绝,功力深厚,静逸而无妩媚之态”。清末著名书法家康有为在其名著《广艺舟双揖》中曾评价海瑞的书法说:“其笔法奇矫且可观。”奇矫二字,正道出了海瑞书法的特点。从海瑞现存的书法作品来看,以行草书为最出色,笔力矫健,结体奇崛,极见功力。而他的小楷,亦规整可观,有古拙之气。小楷作品《奉别帖》正是其代表作。

海瑞《奉别帖》 山东省文物总店藏
图片由可嘉提供

  《奉别帖》为目前海瑞流传于世的惟一可信墨迹,殊为珍贵,现归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。该帖内容为海瑞写给友人的一信,由于为平常通信,故书写随意,通篇表现出一种闲散之气,但点画之间,用笔精到,精力弥满,毫无疲软之态;结体宽舒,在不激不厉中透出一种奇崛之气。

附录:相关文章


海瑞书法片谈
转自天涯社区 作者:黄承利

   海瑞(1514—1587)是一位著名政治人物,以“清官”的声名垂青于中国历史的记忆中。海瑞在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会试落第后,携举人身份进入仕途,至1587年辞世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上,其中有十六年被革职赋闲在家;先后做过福建南平县教谕、浙江淳安县知县、江西兴国县知县、户部云南司主事 、兵部武库司主事、尚宝司司丞、大理寺右寺丞、左丞、南京政通司右通政、提督誊黄通政司右通政、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应天等巡抚、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。海瑞耿直狷介,廉洁爱民,曾因顶撞皇帝、弹劾重臣遭同僚疾恶,又因为民请命、平反冤狱深受百姓爱戴。这样一位封建官吏,他的书法自然受到人们的珍视。海瑞在世时,其书法已是世人珍爱之物,人们得其书,以仰其人;离世后,其书法依然被后人追爱,以致作伪者也多,造成传世的海瑞书法,每多赝作。

   用正统的二王书法审美标准评判海瑞的书法,其书并不中规入矩。海瑞书法,当以行书和小楷为主,这两种书体,估计较真实体现海瑞书法的历史面貌,其他书体的作品,恐怕都是后人假托之作。小楷是封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时通常采用的书体,士子们从破蒙读书起,就得修炼这种书体。明朝的科举已存在“以书取士”现象,这种现象到清朝尤盛,因而,写得一手工稳流丽的小楷,在科举中往往容易题名于金榜。海瑞的小楷,写得并不漂亮,他有一帧《奉别帖》,也称《致玉山书》,今藏山东文物总店,许多版本的书法集子都录此作为海瑞书法的代表作,应是海瑞真迹无疑。海瑞这帧作品就写得稚拙率意,丝毫见不到二王小楷和唐代楷书的风规,与正统书法相去甚远。海瑞考科举时不知是不是用这样漫不经心的书法答状子,若是,他得了个举人,也就难怪了。其实海瑞学问不浅,匡亚明主编的“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”(南京大学出版社)将他忝列其中,不是没有道理。海瑞四岁丧父,母亲谢氏励节抚养。谢氏知书达礼,为童年海瑞亲授《孝经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等儒家经典,等到海瑞年纪稍长,谢氏又为海瑞选择严师送到据说是当时海口镇靠东的一家私塾读书,后来转到郡学就读。海瑞读书非常刻苦,常“与二三同志辨明学术,严课功修”,且从小就有远大志向,“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”,在当时就已受到人们尊敬,“人咸称为道学先生,相率师事之”。但他在那时已有些离经叛道,对士大夫在官场中人表示不满,尤其对官场中盛行的“乡原”现象深恶痛绝。这样一位性情中人,写出那样的小楷书法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   

   八十年代,海口五公祠出版过一本《海瑞书法》(李欣皎编),里面收录一件《金刚经》小楷刻本,这件书作写得非常精到,俨然是二王小楷衣钵。麦华三在《岭南书法丛谭》(《广东文物》卷八,上海书店1990版)一文中也谈到海瑞的一件《金刚经》小楷,但该文说的是郑洪年所藏的海瑞手书《金刚经》小楷,不知与五公祠所藏是不是同一作品,末尾均书“万历十一年二月廿七日维摩庵写”,麦华三称此作“工力精到,直追永兴(即虞世南),劲力内敛,精神外溢,《诗品》所谓‘返虚入浑,积健为雄’,公之第一书迹也。”但我认为此作很可能是赝品,一是因其与海瑞书风相去甚远;二是,《金刚经》为佛教经典,海瑞终其一生,有关他事佛的记载似乎没有见到,海瑞满脑子是儒法思想,李锦全《海瑞评传》中论述详备。近日在《羊城晚报》读到一篇有关海瑞“出妻杀女”内容的文章,引据确凿。海瑞两次休妻、多次纳妾、令幼女饿死的事,其它文献也有记载,从海瑞铁面无私、不近人情的宦官经历,这些记载恐怕并非悖于史实,而“出妻杀女”,实在与佛教主张的慈善之心离得太远。海瑞书法中伪作太多,难免鱼目混珠者。祝嘉先生生前给我的信中也曾谈到,说三十年代他在南京街头见过几件落款为“海瑞”的书作,他想,经历三百多年后,仍能在肆中见到保存如此完好的海瑞书法,实属稀世之宝,祝老疑为赝品,没买。祝老在信中还说他收藏有海瑞的真迹,可惜我至今未享眼福没能亲睹。大概是《琼州府志》上记载琼台书院建成后曾将一件海瑞的小楷书法刻碑嵌入墙壁,但没有注明具体内容,现在已不知去向。

   海瑞的行书,本人目力有限,所见亦不多。伍葆恒《南雪斋藏真》丛帖中收有海瑞《鄢转运帖》手札,海口海瑞墓有多件手札复印件,五公祠有四件唐诗碑刻。据香港《书谱》第二十九期称,这四件碑刻作品书于明嘉靖年间,刻于清同治年间,四首唐诗分别是戴叔伦《除夜宿石头驿》、皇甫曾《送孔徵士》、马戴《过野叟居》、温庭筠《早秋山居》,几年前《海南日报》载文说这四件碑刻的墨迹在美国,墨迹不是出自海瑞手笔。这四件碑刻书法刚直流利,与海瑞手札行书风格有较大区别,我认为也不是从海瑞的真迹所出。从手札来看,海瑞的行书写得非常精彩,颇有颜真卿行书浑雅醇厚风范,又充满清健、爽朗、灵动之气,极具率意个性。这种率意的书法个性,合乎海瑞那个时代书风的流行节拍。明朝晚期,书坛明显出现了个性化倾向,大概受那个时代陆(九渊)、王(阳明)“心学”哲学思想和李挚“童心说”文艺思想的影响,主张以心为体、言从己出,书法界有众多书家反叛二王正统,大胆突破传统笔法体系和造型规律,形成一股所谓的“浪漫主义”书法风潮。海瑞书法正处在十六世纪中国书法传统开始嬗变,浪漫主义书风滥觞时期,因而,海瑞书法,既有浓郁的正统书风痕迹,也有明显浪漫主义书风气息,是一位过度式人物。   

   海瑞书法承接颜真卿书风,也许出于海瑞对颜真卿伟岸人格的追崇,也许是海瑞无意之中的某种暗合,仔细寻思,不难发现其中的必然联系,海瑞与颜真卿两人的精神本质均以正统的儒家忠君效国、宁死不屈为指归,稍不同的是,海瑞是儒法兼善,因而有着更为强烈的仕进精神,不象许多封建官吏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,海瑞即使被罢官在家,皇帝已经不理睬他了,他仍上书朝廷关心国事。另一方面,封建官僚们的书法,存在这么一种现象,科举前以精致典雅的小楷为范本,进入仕途后,立即改习颜体楷书或行书,以体现出刚直堂正襟怀,但许多封建官僚骨子里就没有刚直堂正的精神气质,写起字来,难免东施效颦,只习得颜鲁公的一堆肥肉,却没有习得颜鲁公的铮铮铁骨,写成了状如“墨猪”一般的“馆阁体”。海瑞不是这样,他的书法没有任何“馆阁体”习气,全然一派精力弥满、积健为雄的气象,一如其人。海瑞是一位极具个性的人,在他身上体现出双重的人格,既忠顺,又叛逆,他不喜欢循规蹈矩,常常跟仇人、甚至普通人较劲,诚然,这种叛逆的人格,与海瑞尊孟子和陆、王心学不无关系,且受到了他那个时代非主流意识形态、民间思想资源以及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,因而,海瑞的性格具有时代性,他的书法也具有时代性。   

   除上述作品外,其它文献载录的有关海瑞书法或后人对海瑞书法的评价,本人所知还有,张岳崧《筠心堂文集》记载,张岳崧应同乡莫书农之请,为海瑞的一件《上吕调阳书》手札题跋,语曰:“忠介公气节凛然,有明至今数百年,虽妇孺厮隶亦耳公名,顾书翰罕传,市贾往往以恶劣笔札伪托,予所见绝少真迹。此书寥寥片简,而辞旨严婉,字体雄劲,以拟颜平原《论坐书》,文词笔画均非貌似也。莫书农同年欲重摩勒石,为跋数语。”后来这件作品在清嘉庆年间由莫绍德摹刻入石,嵌在当时的琼台书院先贤祠墙壁上。张岳崧《筠心堂文集》还记载,清道光年间,张岳崧为官京城,有人从广东羊城携一件海瑞书法长卷请张岳崧题跋,张氏平生所见海瑞书法多为赝品,而看了这件长卷,“不觉肃然起敬”。此长卷系海瑞自书诗《游蜂叹玄鹤》、《樵溪行》等篇,张岳崧题跋后,又“手摩此卷藏之,以光景仰”。后来张氏将摹本一直携带在身,并在为官湖北时,在武昌官舍为摹本作跋,跋中有这样的语句:“此卷诗句奇崛,书法出入大家,《游蜂叹玄鹤》篇得真草遗意,其余《樵溪行》各篇亦深造王大令及唐贤诸名家之室。平生所见公手迹,无一惬心者,惟此不觉肃然起敬也。”民国版《琼山县志》记载“忠介公墨迹有‘读圣贤书,干国家事’八字,今藏在杜孝廉以宽家……外间摹刻为联,皆从墨迹钩出,未甚得神”。《中国书法大成》(卷六)评海瑞书法“笔力卓绝,工力精到”。《中国书法大辞典》亦说海瑞书法“笔力卓绝,工力精到,绝无妩媚之态”。范韧庵、李志贤《书法辞典》称海瑞书法“清刚绝人,守正不阿之气,乃可于点画使转间仿佛得之”。